首页 > 历史人物
2

丛秘滋:反哺家乡,造福人民(下)

作者:中共威海市委组织部
出处:《威海先锋赞》

丛秘滋:反哺家乡,造福人民(下)
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温暖的春风,吹遍了大江南北,也唤醒了垛夼村这块古老的土地。党的富民政策为贫困的人们指明了方向,更给丛秘滋和父老乡亲铺开了一条闪光的大道,她决心沿着这条大道勇敢地向前冲刺。

然而,路并不平坦。1983年,丛秘滋到烟台考察项目时,偶然结识了电影公司经理,听人家介绍,开个录相厅一年能挣4万多。她便有了一个开录像厅的大胆想法。也许是致富心切,丛秘滋想得简单了些。没几天,她花了4万元托人购买了一套放相设备,在镇驻地租了三间房,开设了录相厅。两个多月过去了,上座率就是不高,只得停办,设备一变卖,还赔了3万元。

惨痛的教训,使丛秘滋变得深思熟虑。经多方面权衡,她决定还是要发挥本村石瓦工多的优势,组建建筑队。可资金、设备、人才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她的面前。她深知瓦工这行活赤手空拳可以打天下,但没有一个领头人该怎么办?此时,她想到了在乡建筑公司任木工队队长的丈夫老赵,老赵不但懂得技术,而且有领人的一套方法。在丛秘滋的劝说下,老赵答应做这个领头人。

刚开始,建筑队只能靠在村里修修补补,为附近群众建房造屋来维持生活。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,慢慢地建筑队才有了自己的生存能力。1985年春,老赵带着40多人,在一位东北老乡的引荐下来到天津施工。这些工人们首次进入大城市施工,显得笨手笨脚,不知所措,尽管老赵调度有方,可一期工程下来,用工单位就想辞退。

听到这个消息,丛秘滋只好亲自来到天津,一次又一次地敲开了天津市建筑工程处的门,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山沟里人创业的艰难。工程处的领导深深地被这位诚心、有韧性的女人感动,不但帮助筹资购买了机械设备,还派出了工程师给工人讲建筑知识。使建筑队不但有了立足之地,而且渐渐有了竞争能力。之后,建筑队凭着信誉和技术,挣出了100多万的年收入,大大改善了村里人的生活。

威海市图书馆 版权所有

地址:威海市青岛北路158号(会展中心西侧) 电话:0631-5819392

鲁ICP备05020552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83号

技术支持:人人通&万卷文旅